英文原文作者為 Brian Benedictus,原文點這裡,感謝 Chen-Yu Chan 的中文翻譯。
我是美國人。跟我爸媽一樣,我在俄亥俄州的東北方長大 (就是克理弗蘭球隊魔咒的境內)。我的生活不過就是週六早上看卡通,跟我弟為了最後一點麥片打架,秋天耙葉子、冬天打雪仗。我喜歡跟朋友交易棒球球員卡,踢足球,打電動 (吹卡匣是有用的!)。青春期時的我不免俗的表現出該有的叛逆個性,堅持挑自己每天上學要穿的衣服,並且哀求爸媽讓我晚上可以晚點回家 (“那個某某某都可以很晚才回家”)。你可以說我的童年是美國標準中產階級的成長背景,我從來不需要質疑自己的國家認同。或許應該說,沒有其他人質疑過。然而,我的族群認同就跟大部分的美國人一樣,無法斷然定義。幾年前,我的奶奶跟外公還有外曾祖母幫我一起調查了家族的起源。很好玩地,鑽的越深,我家族的來源越多元。我有家人在義大利的那普勒斯經營著小葡萄園,還有家人在德國的巴伐利亞;有一條超過百年的血緣說我是克羅埃西亞 Zagreb 旁一個小鎮的後裔,那群祖先們在二十世紀初來到美國。
如果你還在看這篇文章,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這個作者必須花兩段文章來描述他的國籍與族群?這跟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又是什麼?答案是:完全有關。
中國喜歡用某種特殊的眼鏡來看待台灣,特別是把台灣當成中國固有的一部分 (相同的論述常用來描述圖博、東土耳其斯坦(東突厥)、釣魚台、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還有其他中國有意納入的地方),翻出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的演講中不難看到「中華民族本一家」或是「血濃於水」的說法,血緣關係自動等於政治命運。
換句話說,中國認為族群跟國家認同是同樣的概念。對我而言,國家認同是一個人與國家之間的法律關係,而族群則是描述人在某個血緣、國籍、或文化群體中的身分,並且遵循某些習俗、信仰、語言。
當然,國家認同或族群都不是憑空建立的。兩者都是經由時間累積的許多外部因素定義而成,並且毫無例外的,兩者的核心價值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中國國境以內,統治者向來定義,培訓族群與國家的概念,而任何考古學家或民族學家都能輕易的戳破”中國是世界最長久的連續文明”的謊言。
中國共產黨自從 1949 年後就開始混淆國家認同與族群,寬鬆的定義「中國人」以達到政治與社會上的目的。掌權以來,共產黨已經認證了五十五個少數族群與占大多數的漢族 (90~92%人口數),並且強調和諧社會必須建立在所有人民都先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要求一個國家的國民有國家認同是正常的,但中國政府常自以為是的認定「中國人」的定義-不只是中國這個國家的主人 (諷刺的是人民並沒有實質統治國家),還有認同被漢族多數人同化後的族群上的「中國人」。
中國共產黨無視於中國現在的領土是曾經由多個族群 (蒙古人、滿人、突厥人、高麗人、俄羅斯人、哈薩克人、納西人) 所攻克與統治,總是佔便宜的宣稱若是這些族群存在於中國的國境中,就總稱為「中國人」。
共產黨甚至會更進一步的使用歷史上的國境來宣告領土,造成我認為非常稀奇古怪的說法。中國與不丹最近的領土爭議就是個例子:整個七零年代,中國一直宣稱不丹人與西藏人是同一個族群(據信不丹人大約在七、八世紀時移入現在的居住地):「西藏的大家庭是由不丹人、錫金人、拉達克人所組成,而西藏一直都屬於中國,所以應該要跟中國統一,學習共產主義。」
啥?
用算式來看:
不丹人、錫金人、拉達克人都是西藏人 + 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
= 這些族群都是中國人而且他們的領土就是中國的地盤。夠困惑了吧?
更過分的是,變成中國人意味著被漢族給同化。漢族以外的民族一般都是社會弱勢,否則,共產黨也不會在圖博自治區與新疆自治區這些異族人口都比漢族還要多的區域,提供獎勵假期、獎金、金援、特別生育權來吸引並刺激異族通婚 (族群統一);如果維吾爾族有辦法在經濟成長的成果分一杯羹,新疆自治區的社會動盪會更少些 (新疆是東南沿海富庶區以外GDP成長最高的省分)。
再來看台灣的問題。
台灣是一個很難精準定義出來的一群人與土地。中國宣稱擁有台灣的主權完全不是新聞;中國認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是 1945 年至 1949 年經中國內戰後所殘留下來的叛亂政權。更進一步,中國宣稱住在台灣的人也是中國人,跟之前的例子一樣,這代表著台灣這塊土地也應屬於中國。但台灣人是怎麼看自己的國家與族群認同?
就連對台灣歷史稍微有點概念的人,試圖了解台灣人的族群認同時,都是一場挑戰,更何況對完全缺乏歷史觸覺的一般人,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台灣人的族群認同。筆者在此分享兩個指標性的經驗給大家。
在我國中的暑假,我們家有一個台灣來的交換學生。我一直以來就對中國與日本很感興趣,但台灣一直不在我的雷達上,所以整個暑假我都在問他問題:
「你身分證上的紅色印章是什麼?」
「上面說如果你持有毒品,警察可以把你殺了」”(他這樣說的時候都在笑,但沒說是不是在開玩笑)
「你爸爸在做甚麼工作?」
「他是商人。」
「為什麼你說你是中國人?」
「因為我是中國人。」
「可是你住在台灣,為什麼不說自己是台灣人?」
「對,我們住在台灣,但我們是中國人。」
完全不用說,這並沒有解決我心中「他為什麼要自稱中國人」的困惑。畢竟,我住在美國,我知道我的祖父輩是歐洲來的,我可以說自己是「克羅埃西亞裔、德國裔、義大利裔」等,但結論總是我是美國人。像他這樣把自己對國家與族群認同,放在一個不是自己出生的國家的情況,實在讓我摸不著頭緒。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多年之後,在2008年時我第一次來到台灣,在我離開美國前我多瞄了幾眼Lonely Planet 旅遊簡介對於台灣的介紹,自以為對台灣多了一些基本的認知,但跟別人的對話讓我覺得好像在跟當年來我家的那個台灣交換生講了類似的內容:
「跟台灣人講話的時候盡量不要叫他們台灣人,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被稱作中國人,很多在台灣的人對這類話題很敏感。」
為什麼?
接下來的三年,每次我問出「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想當然的我不會得到單一的答案。好比說:「台灣人」、「中國人」 、「我說中文但我自認是台灣人」 、「只有原住民才是真正的台灣人」 、「我家族是中國人但我是台灣人」 、「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等等。
一直到我快要離開台灣的時候我才了解,台灣人的認同不會有唯一的答案。台灣解嚴才二十多年,而在長達四十六年的戒嚴時期時,所有中國以外的認同都是不被允許的。戒嚴以前是約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正在慢慢成型的「台灣認同」還是個很年輕且脆弱的概念。雖然很多台灣人還是認同自己是中華族群的人,但中國與台灣將進半世紀的分隔讓雙方差異越來越大。定義「台灣人」的最明智方法大概就像民進黨華盛頓特區聯絡人 Michael Fonte 對我說的:它是一個融合中國文化與台灣地方特色、也受到一些日本、西方、南亞、波利尼西亞(南島)文化的注入,所成就的獨特台灣文化。
這聽起來遠比 Lonely Planet 或是來我家那個交換生描述的還要複雜,更別說要跟中國政府解釋這樣的觀點。
這就是中國與台灣不相同的來源。雖然中國與共產黨不斷的用國家統一、族群相近、甚至有點侵略性的宣告歷史上中國對台灣的統治地位,台灣社會卻越來越多人無視中國的說法,遠離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文化認同。台灣就像美國建國初期一樣越來越有自信並且替自己發聲,或許很快會有一天,某個俄亥俄州的美國家庭問來訪的台灣交換生一樣的問題時,他可以毫無保留的回答「我是台灣人,就這樣」。然後這些曾經發生在台灣的對於種族與國家認同的覺醒,可以傳到更需要的地方,好比說,中國。
(圖為裕仁太子於西元 1923 年前往參拜台灣神社)
- 風起雲湧的台獨大浪 - September 26, 2014
- The Coming Taiwan Independence Surge - September 21, 2014
- 中國與台灣,國家族群認知混戰 - September 17,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