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獨自到祕魯旅行,回到辦公室後,拿出一張在一個叫 Aguas Calientes 依傍著馬丘比丘的寧靜小鎮拍的照片正想炫耀一番。沒想到老闆的反應竟然是一聲低呼,「天啊,這是甚麼鬼貧民窟?」讓我一陣錯愕。再仔細看看,發現原來台灣人的視覺會自動刪除的鐵皮屋是美國人眼裡的鬼地方的象徵。他要是到台灣旅遊不知道會受到多少驚嚇。
購買力指標高而貧窮人口在2012年僅為1.5%的台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的亞洲經濟排行榜名列前茅。但台灣雖然明明就是金枝玉葉,偏偏穿得衣衫襤褸。
不論是亂七八糟的電線、點綴著一條條黃色水漬的水泥或貼磚建築物、還是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招牌,台灣的城市規劃讓人眼花撩亂。就算是逃離城市而躲到郊外山區,也不難看到零零星星的鐵皮或塑膠材質的違章建築,或漆得血淋淋的京劇式涼亭。我個人覺得最驚悚的人造醜八怪就是在郊外常看到的水泥竹欄杆。明明就是比蘿蔔還要粗的鋼筋水泥柱竟然有人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把它畫成竹子,還很陶醉的參雜著青綠與墨綠,襯托出竹節立體的意境。最後又怕人真誤以為水泥竹是竹子做的,所以貼心的讓竹子莫名其妙的插在木頭(ㄕㄨㄟˇㄋㄧˊ)上。
台灣建築辛酸史
台灣的許多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最鮮明的文化特徵就是沒有文化特徵。十九世紀末日治初期,清朝建築物不受執政者重視,於是被大量拆除。臺北府城西門被拆除時日本的臺灣總督府飽受民意反彈,其他四座城門才得以保存。總督府對於台灣的現代化與發展頗為積極,建校、鋪路、蓋鐵路、廣設衛生所,在數十年內鞏固開發基礎。臺中由於柳川與京都的鴨川相似,日治時期本有將臺中以京都的城市計畫開發的原意。但去過台中與京都的人都知道兩者長得完全不像。原因是日本戰敗、國民黨來台,小京都就胎死腹中了。
一路無止盡地從嘉義漫延到基隆。
廉價的藉口
所謂便宜工業風的主軸就是水泥、鐵皮、與塑膠。臺灣屬頻雨多震潮濕颱風猖獗的熱帶地區,建材講究平價耐用。大多數被問為什麼台灣可以被建設得那麼粗糙的人都會這樣回答。但是這個理由不充足。台灣是因為追求平價耐用所以非得把廁所的磁磚拿出來貼大樓門面嗎?為了平價耐用所以台灣的命運就是不論是綠油油的稻田中或高級大廈都市叢林中都非得忍受蓋得歪七扭八的鐵皮屋的存在嗎?事實並非如此。
除了台灣以外,還有哪一個國家對鐵皮愛愛愛不完?可能是一個你沒有想到過的國家。冰島。
冰島風強雨大時下冰雹時飄大雪,自十九世紀以來冰島人要蓋房子首先考慮的就是耐用又低維修的波紋鐵皮板。雖然沒有人會特地跑到冰島去欣賞當地的建築物,但是跟台灣的鐵皮屋比起來,冰島鐵皮屋至少俐落得體不刺眼。
台灣也並不是唯一一個喜歡在建築外觀貼磁磚的國家。葡萄牙建築文化的典範就是拼花的阿茲雷荷磁磚,不論是教堂住家學校或小酒吧外都不難見到它的蹤跡。彩繪磁磚在十三世紀時由西班牙引進葡萄牙,但真正的發源地是西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這一種貼牆的磁磚不但耐用而且別具風格,許多是單一釉色卻仰賴拼花形狀保持設計感。拼花磁磚千百年來傳入羅馬希臘波斯中國印度敘利亞土耳其突尼西亞等國家,發展出各地特別的版本。討論建材就非得為磁磚平反。千錯萬錯不是磁磚的錯。
.
浴火重生
台灣今非昔比,物質已不短缺的社會不能再用平價耐用四個字掩蓋拙劣的審美觀與生活品味的匱乏。台灣就是台灣,不用學葡萄牙、日本、冰島。品味兩個字並不代表模仿,而是用最嚴謹的態度將細膩的審美觀與創意結合為一。
幸而台灣人充滿彈性所以台灣本身就是希望之地。我在台南看過一個門面大方又頗有禪意的 7-11。(雖然突出的招牌還是有點礙眼,不過慢慢來不用太苛刻)。建材與建築物高度都有配合周遭環境,清爽乾淨,讓整體街景加分。
許多之前擺爛的老房子近年也搖身一變,舊物新用。不論是從舊神社改成嘉義文史資料館、虎尾郡守官邸改成的雲林故事館或者是開放給社區活動使用的梁實秋故居,老屋整修後由有效的空間利用而重生了。大稻埕的迪化街由周奕成等文化與藝術工作者的帶領下,演變為文創商區。
- 福爾摩沙面目可憎 - February 15, 2016
- Formosa the Ugly? - February 13, 2016
- 娶個美美乖乖的黃花大閨女吧! - January 14, 2015
台灣人的審美觀早就被愚民教育給謀殺殆盡